刘启明, 肖宜超, 周胜华, 刘振江, 李旭平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内科
目的 探讨左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心脏再同步化(CRT)疗效的影响。
方法 纳入2008 年1 月至2011 年12 月在我院心导管室成功行CRT-P/D 手术患者41 例。根据逆行冠状静脉多体位造影确定左心室电极起搏部位,右前斜位30o心脏长轴造影时分为基底部组(n=15)、室中部组(n=26)和心尖部组(n=0);左前斜位45o心脏短轴造影时分为前壁组(n=9)、前侧壁组(n=10)、侧壁组(n=12)、后侧壁组(n=10)及后壁组(n=0)。随访记录各组基线(术前)、术后7 天、3 月、6 月、12 月、18 月及24 月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QRS 间期、NYHA 分级、六分钟步行距离、Minnesota 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分、CRT 参数变化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1)术后各随访时间点与基线时相比,各组患者均表现出LVEF 升高、LVEDD 下降、QRS 间期缩短、NYHA 分级改善、六分钟步行距离增大及Minnesota 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分下降(P<0.05)。
(2)随访3 月后各时间点,非前壁(前侧壁、侧壁或后侧壁)组在LVEF、QRS 间期、NYHA 分级、六分钟步行距离及Minnesota 心衰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改善均优于前壁组(P<0.05);LVEDD 下降各组间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前侧壁、侧壁和后侧壁组间相比,上述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
(3)各随访时间点,基底部与室中部组间相比在LVEF、LVEDD、QRS 间期、NYHA 分级、六分钟步行距离及Minnesota 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改善无明显差异(P>0.05)。(4)所有患者术后随访CRT 参数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工作正常,无心力衰竭再入院事件、电极脱位、膈肌起搏、囊袋感染等不良事件。
结论 CRT 可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获益;左心室电极起搏部位位于前壁者CRT 疗效较前侧壁、侧壁或后侧壁部位者差,而位于前侧壁、侧壁和后侧壁部位者,以及位于基底部和室中部者相比CRT疗效差异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