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忠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上海高血压研究所内科学教授。国际高血压学会及中国心脏病学会委员,中国高血压联盟委员及秘书长。2010年中国高血压指南编委会委员。
张维忠教授在广州会场做了精彩演讲,通过分析靶器官损伤检测在高血压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探讨了2010中国新高血压指南中关于靶器官损伤检测的修改意见。
张维忠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上海高血压研究所内科学教授。国际高血压学会及中国心脏病学会委员,中国高血压联盟委员及秘书长。2010年中国高血压指南编委会委员。
张维忠教授在广州会场做了精彩演讲,通过分析靶器官损伤检测在高血压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探讨了2010中国新高血压指南中关于靶器官损伤检测的修改意见。
欧洲高血压指南更新关注靶器官损伤
欧洲高血压指南为中国的高血压防治带来了新鲜的学术观点和可供借鉴的治疗策略。2009年欧洲高血压指南(再评估)更新发布,更新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5方面:1. 高度重视并强调亚临床靶器官损伤的检测;2. 主张在靶器官损伤或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前进行强化降压治疗;3. 推荐降压治疗的目标血压为130~139/80~85 mmHg;4.淡化一线的降压治疗药物的概念,强调联合治疗;5. 8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可在监测下实施降压治疗,主张从单药、小剂量开始,而非联合治疗。其中靶器官损伤检测与早期血压干预是此次再评估的最大亮点。
早在2007年,欧洲高血压指南建议将血压及血脂水平、糖代谢情况、肥胖、吸烟及靶器管损伤作为影响高血压患者预后并可早期干预的因素。而在靶器官损伤的检测目标中,尤以左心室肥厚、GFR或肌酐清除率及微量蛋白尿三项为重。虽然, 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也对这三项检测指标做出推荐,但在如颈动脉超声诊断、肾小球滤过率检测等细节方面仍缺乏准确的指导建议。
研究表明靶器官损伤与患者预后明显相关,应尽早干预
LIFE-ECHO 亚组研究提示左心室肥厚改善的高血压患者,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可见,当患者靶器官损伤程度仍处于左心室肥厚阶段时,进行强化降压治疗将带来明显的临床获益。
相比左心室肥厚,肾小球滤过率及微量蛋白尿在靶器官损伤检测中所占的地位更加突出。尤以肾小球滤过率明显,因其能够比微量蛋白尿更准确的预测肾脏及心血管疾病的预后。研究发现,肾小球滤过率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呈线性相关,即随着患者肾小球滤过率的不断降低,其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逐渐增高且呈指数型的增长(图2)。
当肾小球滤过率由.>60 ml/min/1.73m2下降至<15 ml/min/1.73m2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将增加3倍。ACCOMPLISH研究证实,肾小球滤过率<60 ml/min/1.73m2的患者,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比肾小球滤过率>60 ml/min/1.73m2的患者高约50%。ADVANCE研究亦提示,尿微量蛋白、肾小球滤过率与心血管终点事件存在一定相关性。同时合并尿微量蛋白及肾小球滤过率异常的患者,其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是两者均正常患者的3倍。因此肾脏的功能直接影响了心血管疾病的预后,正如欧洲指南再评估中所强调的,心血管的功能受到了心脏以外其他脏器功能的高度影响。
虽然,目前心血管医生对于常规检测肾小球滤过率的观念仍较为淡薄,尚未充分意识到肾小球滤过率在心血管疾病中的重要性及通过逆转靶器官损伤可明显改善高血压患者的预后,但仍有一些研究开始涉及到这一方面。因此,尽早逆转包括左心室肥厚、肾小球滤过率以及尿微量蛋白在内的靶器官损伤将是未来高血压防治的重要策略。基于此,我国2010新高血压防治指南也有必要做出适当的调整,应强化左心室肥厚、肾小球滤过率的检测,提出更加准确、细化的诊断标准。如左心室肥厚的诊断增加颈动脉超声、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及踝/肱血压指数测定等。
中国血压控制目标值
近年来,一系列的临床研究为不同人群的降压目标值的确定提供了循证医学证据。UKPDS、ADVANCE及ACCORD亚研究均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控制在130~139/80~85 mmHg较为合理。而荟萃分析提示肾脏病患者血压控制的目标应设立在<130/80 mmHg 的范围,合并大量尿蛋白的患者血压控制可以更加严格。老年患者高血压的控制目标则应设定低于150/90 mmHg。因此,2010中国新高血压防治指南血压控制目标值可建议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即:一般高血压患者<140/90 mmHg;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150/90 mmHg;糖尿病或冠心病患者130~139/80~85 mmHg;慢性肾病患者<130/80 mmHg。
张维忠教授强调:不同国家、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及人群疾病流行特点和转归的差异决定了指南的区域性,各个国家和地区必须依据自身特点制定出有针对性、可操作的治疗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