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JACC:心电图改变可作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14/8/29 16:40:01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一项丹麦研究显示,评估心电图改变有助于改善老年人心血管疾病(CVD)风险评估体系。

  一项丹麦研究显示,评估心电图改变有助于改善老年人心血管疾病(CVD)风险评估体系。
Peter Godsk Jorgensen博士(丹麦哥本哈根Gentofte医院)及其同事发表在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上的报告显示,在现有的风险评分基础上,心电图改变可独立增加致死性(HR 1.33,95%CI:1.29~1.36,P<0.001)和非致死性(HR 1.21,95%CI:1.19~1.24,P<0.001)事件风险。他们认为风险预测模型不适用于老年人群,另外,传统风险因素对不同年龄段罹患CVD风险无显著差别。
研究纳入哥本哈根城市心脏研究中的6991例老年人,将心电图改变添加至欧洲心脏评分、Framingham全球风险评分和传统危险因素(年龄、收缩压、总胆固醇、性别、吸烟史及糖尿病),探讨其能否提高该人群的风险预测水平。所有受试者均完成12导联心电图检查,并根据明尼苏达编码分类系统进行编码。心电图改变定义为出现Q波(1.1.x-1.3.x)、ST段压低(4.1-4.3),T波改变(5.1-5.3)、左室传导障碍(7.1.x和7.2.x)以及左室肥厚(3.1以及3.2),后二者被视为主要的心电图改变。研究终点包括致死性CVD以及致死性和非致死性CVD的复合事件。补充分析评估全因死亡率。
研究显示,致死性CVD以及致死性和非致死性CVD的复合事件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11.9年和9.8年。基线时,30.6%的受试者有心电图改变,且与传统危险因素相关。随访中,2236例发生致死性CVD,3849例发生致死性或非致死性CVD,有心电图改变和无心电图改变的比例,在前者中为41% vs. 27.8%,后者中为64.6% vs. 50.8%。5626例发生全因死亡事件,其中,有心电图改变者为87.9%,无心电图改变者为71.2%。
作者指出,心电图改变可增加老年人群罹患CVD风险,且与致死性CVD、致死性和非死性CVD的复合事件、非致死性CVD及全因死亡率显著相关。
Michael S. Lauer博士(美国马里兰州国家心肺血液研究所)表示,研究中发现的老年群体中左室肥厚和CVD的联系引人关注,希望该研究能起到动员大家探索左室肥厚新疗法的作用。

版面编辑:聂会珍  责任编辑:侯丹丹



心电图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风险评分

分享到: 更多

相关幻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4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