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泵功能衰竭患者的死亡率极高,是AMI导致患者死亡的因素之一,传统治疗下其住院期病死率达80%~90%。心肌梗死合并泵功能衰竭的患者是否需要及早进行血运重建曾经颇有争议,但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成功的病例证明及早进行血运重建是有必要的,特别是及早开通闭塞血管,使心肌再灌注是影响预后的关键问题。
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泵功能衰竭患者的死亡率极高,是AMI导致患者死亡的因素之一,传统治疗下其住院期病死率达80%~90%。心肌梗死合并泵功能衰竭的患者是否需要及早进行血运重建曾经颇有争议,但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成功的病例证明及早进行血运重建是有必要的,特别是及早开通闭塞血管,使心肌再灌注是影响预后的关键问题。
一、机械辅助循环 目前心功能保护主要为机械辅助循环和药物支持治疗两个方面。机械辅助循环分为全身机械辅助循环及局部循环支持。
1 全身机械辅助循环
全身机械辅助循环包括: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体外反搏、心室辅助装置、经皮心肺循环支持、左房-股动脉旁路。综合上述装置的优、缺点,目前在临床应用比较广泛的主要为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及心室辅助装置。
1.1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1ABP)是最常使用的心脏循环支持方法,IABP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由于机械性损害或严重的左室功能不全导致的泵衰竭而其他治疗措施无效时。该装置是由一个置于降主动脉内的气囊导管和体外控制泵组成,由心电图R波触发,使泵入和泵出气体的时间分别与左室舒张和收缩早期同步。在收缩早期,当左室射血主动脉瓣开放后气囊放气,主动脉内压力下降,左室射血阻力减小,心肌耗氧量减少,射血分数增加,心排血量可增加约10%~20%;舒张期时主动脉瓣关闭后气囊充气,主动脉内压力上升,可增加冠状动脉和其他组织的血流灌注。对于并发有机械性损害如室间隔穿孔和乳头肌功能不良的患者IABP可降低返流量和分流量,使前向射血增加,如果联合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和血管扩张剂则效果更加显著。IABP在90%的患者中都可以较容易地插入。许多研究表明,对高危患者预防性置入IABP,能够使超过95%的患者成功进行血运重建术。
1.2心室辅助装置(ventricular assisted device ,VAD) 心室辅助装置指使用机械方法直接将心房或心室的血液引至体外,经辅助泵转流到动脉系统的辅助循环方法,分为单独的左室辅助装置(LVAD) 、右心室辅助装置(RVAD) 及同时做左右心室转流的双心室辅助装置(BIVAD) ,被认为是目前除人工心脏移植术外,可减少心脏负荷、替代心室做功、保证体内重要生命器官血液供应的最有效措施。目前辅助循环主要适用于由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脏手术后引起的泵衰竭、心输出量严重下降导致的心源性休克。置入心室辅助装置后可产生下列作用: ①减轻左室的负荷,减低左室的收缩压和工作量,提高舒张压,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并使左室得到休息。增加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血流量,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流供应。②减少或停止使用升压和肌肉收缩的药物。阻断或逆转低心输出量、酸中毒、心肌收缩力减弱、低心排量所造成的恶性循环。③逆转临终前心电图QRS 波群的延长,维持心室静止或室颤时的血液循环。
2 局部心肌循环支持 主要为主动冠状动脉血液灌注、冠状静脉窦逆向灌注。
2.1主动冠状动脉血液灌注 主动冠状动脉血液灌注能够通过手动注射、滚动泵或压力注射器将来自动脉鞘管侧管的氧合血液注入冠状动脉。在球囊充盈时,使用主动血液灌注系统,能够减少心肌缺血的主观和客观临床表现。
2.2冠状静脉窦逆向灌注 冠状静脉窦逆向灌注使血液通过冠状静脉窦逆向流入缺血心肌,改善患者症状。然而,由于出现心肌细胞水肿和出血,降低了这项技术的推广。经皮冠状静脉窦逆向灌注技术是后来出现的一种方法,能在球囊扩张时,把氧合血液运输到心肌内。冠状静脉窦逆向灌注可以不经过冠状动脉的病变节段而逆向给药。在高危血管成形术使用该项技术时,能够降低室壁运动异常的程度、改善ST段的变化,并且允许长时间的球囊扩张,该技术对血流动力学无影响。
二、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除了常规充分给氧、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正性肌力药物、ACEI等药物外,目前重组人脑钠素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许多临床试验已经证明重组人脑钠素对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特别是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急性加重期有良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