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内容 Content
2011年度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进展点评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支架内血栓形成,血栓抽吸有效吗?
支架内血栓是否像急性心肌梗死那样的血栓可以被抽吸?研究回顾性分析了连续113例由于支架内血栓造成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其中51例使用血栓抽吸术,其余62人使用球囊扩张,然后根据需要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结果发现,血栓抽吸与最终TIMI 3级血流呈正相关(OR=3.16);血栓抽吸还有降低死亡率的趋势:两组30天死亡率分别为9.8%和16%,1年死亡率分别为12%和21%,但都没有达到统计学显著性。
术前冠状动脉CT有助于改善PCI效果吗?
一项研究提示,在PCI术前先行冠状动脉CT检查同样有助于正确判断病变参数。在该项小规模随机临床研究中,医生根据CT重建图像对冠状动脉病变的长度和血管管径进行测量并以此为参考依据选择支架尺寸。和对照组相比,预先CT检查组植入的支架长度更长(23.8 mm vs. 19.5 mm),支架管径更大(3.27 mm vs. 3.09 mm),最终支架内面积更大(6.62 mm2 vs. 5.8 mm2)。研究人员相信这表明支架对病变的覆盖更完全,支架/血管直径比和支架扩张程度也更理想。他们将对这些患者进行随访,以明确该项手段是否能够带来实际的临床得益。
相比血管内超声,冠状动脉CT花费更少也更易实施,但是,由此带来的额外辐射危害也许也应成为一个考量指标。
STEMI急诊PCI,术前氯吡格雷负荷600 mg还是300 mg?
欧洲5个医院进行的一项研究,随机分组进入氯吡格雷负荷600 mg组103例,300 mg组98例。结果发现,600 mg治疗组患者在术后TIMI 3级血流达标率、心肌梗死面积(由CK-MB和肌钙蛋白峰值代表)以及30天MACE发生率上均显著优于300 mg组。同样重要的是,两组严重出血事件无差异。
血小板IIb/IIIa受体抑制剂,没落还是使用不当?
一项荟萃分析表明,在已经接受充分术前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择期PCI患者中,围手术期使用血小板IIb/IIIa受体抑制剂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在该项纳入22项研究,10 123例患者的荟萃分析中,与对照组相比,围手术期使用IIb/IIIa受体抑制剂降低了术后30天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8.3% vs. 5.1%,P<0.0001),严重出血发生率持平(1.2% vs. 0.9%,P=0.22),轻微出血事件有所上升(1.7% vs. 3.0%,P=0.0001),死亡率持平(0.5% vs. 0.3%,P=0.27)。该研究未区分不同类型的IIb/IIIa受体抑制剂。
另一研究发现,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冠状动脉内直接注入IIb/IIIa受体抑制剂在减少无复流方面似乎比静脉应用有更好的效果。在所纳入的四项随机临床试验中,1148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在术中分别接受了冠状动脉内(586例)和静脉内(562例)阿昔单抗治疗。总死亡率分别为1.5% 和3.6%,(RR 0.44, P=0.04),总体MACE发生率分别为6.0%和10.3%,但没有统计学差异。然而,在没有经过血栓抽吸的患者中,MACE发生率在冠状动脉内注入组显著低于静脉内注入组(6.1% vs. 16.2%;RR 0.33;P=0.0004)。该研究结果提示,至少对于特定的ACS患者群(如血栓负荷显著者),冠状动脉内注射阿昔单抗可能有独到作用。
预测药物涂层支架PCI后不良事件发生率,C反应蛋白(CRP)和血小板活性哪个更可靠?
许多医生相信,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患者血小板活性的高低可能与接受药物涂层支架置入患者的长期预后有关,一些前期研究也支持这一推测。然而,最近韩国的一项研究结果与此相悖。
韩国Asan医学中心的PARK医生在2849例接受药物支架置入并口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患者中再次验证这一假设。患者在术后24~48小时内测定血小板活性,作为另一项研究目标,患者同时被检测血中CRP的含量。平均随访期为2.2年。结果显示,血小板活性没有能够预测患者MACE发生,高血小板活性和低血小板活性组患者MACE发生率无差别(2.8% vs. 2.4%,P=0.18)。相反,高CRP患者的预后显著差于低CRP患者(MACE发生率5.6% vs. 1.7%,P=0.001)。
高血小板活性对预后判断的无效性引起了争议,主持过另两项关于血小板活性与药物支架置入后MACE发生率关系研究的医生坚持,无论从理论还是前期的研究数据结果分析,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下患者血小板活性居高不下应与MACE发生相关。血小板活性测定方法、测定时间、研究规模以及种族差异可能是阴性结果的原因。
血小板活性测定对指导抗血小板药物选择有帮助吗
Trigger-PCI研究对3282例因稳定性冠心病成功接受PCI手术的患者(排除心肌梗死和任何严重PCI并发症)使用VerifyNow系统进行血小板功能检测。将其中423例高血小板活性(血小板活性单位>208单位)的患者随机分为继续氯吡格雷组和更换为普拉格雷治疗组,计划观察6个月后MACE发生率。然而,由于在期中检测时一共只发生了一例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统计学专家判定无法达到足够的终点事件数而终止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多数接受PCI手术的患者,尽管存在血小板活性对药物反应的差异,但常规筛查血小板功能并选择不同药物不能转化为临床获益。至少在低危患者中,不必如此大费周章。
他汀类药物对于对比剂肾病(CIN)的预防——有效吗?
近期一项新的荟萃分析汇总了目前相关的临床证据,试图回答长期服用他汀药物是否是CIN的保护因素以及围手术期大剂量他汀负荷对CIN是否有预防作用这两个问题。该分析纳入了6项队列研究及6项随机对照试验。其中多数研究(n=4)支持长期使用他汀患者术后CIN的发病率较低,长期他汀使用是CIN的保护因素。而围手术期大剂量他汀有降低CIN发病率趋势,但结果无统计学差异(Fixed effects model,RR 0.70;95%CI:0.48~1.02)。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