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监测是高血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诊室血压检测相比,越来越多的证据和指南日益强调诊室外血压,尤其是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诊治中的地位及重要价值。在2014中国高血压年会上,来自意大利米兰比可卡大学的Gianfranco Parati教授从专业角度出发,聚焦ESH 2013~2014指南,解析诊室外血压,尤其是动态血压监测对高血压诊治的重要意义。
米兰比可卡大学 Gianfranco Parati
血压监测是高血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诊室血压检测相比,越来越多的证据和指南日益强调诊室外血压,尤其是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诊治中的地位及重要价值。在2014中国高血压年会上,来自意大利米兰比可卡大学的Gianfranco Parati教授从专业角度出发,聚焦ESH 2013~2014指南,解析诊室外血压,尤其是动态血压监测对高血压诊治的重要意义。
传统诊室血压检测的局限性
一直以来,传统诊室血压检测是诊断高血压并指导治疗的重要措施。我们在高血压诊疗时最常问的是“你的血压是多少?”。实际上,我们真正应关注的是患者的血压谱如何。传统诊室血压检测存在很多局限性,常难以反映患者的真实血压谱。概述而言,传统诊室血压检测不可避免存在测量误差,易受体力活动影响,难以提供血压变异性相关信息,可能存在白大衣效应,无法识别隐匿性高血压,还可能存在观察者偏倚及尾数偏好。众多高血压患者中,诊室血压增高者仅是冰山一角,更多患者难以通过诊室血压检测发现;同时诊室血压检测也难以排除白大衣性高血压的存在。
诊室外血压监测地位日益提高
鉴于此,人们越来越重视诊室外血压在高血压诊疗中的作用。2013 ESH/ESC指南明确推荐可采用诊室外血压证实高血压诊断,识别各种类型高血压、发现低血压发作,提高血压对心血管风险的预测价值。同时,指南明确指出应用诊室外血压进行高血压诊断的适应证;就诊室外血压监测而言,应根据适应证、方便性、应用成本,并充分尊重患者意愿,从动态血压监测及家庭血压监测两者中选择。目前,欧洲及美国指南均认为家庭血压监测应成为高血压患者标准治疗的组成部分。就动态血压监测与家庭血压监测的关系而言,我们认为,两者是相互补充而非相互替代的关系。
动态血压监测的优势、方法、结果解读与应用现状
2013 ESH/ESC指南认为,动态血压有较好预后预测价值,与靶器官损害尤其是致死性事件相关性更好。了解动态血压监测的正确实施及结果解读方法,是有效利用动态血压监测的重要保障。一般来说,动态血压监测时需应用相关监测设备在非优势手臂在正常日常体力活动情况下监测,每次测量间隔时间15~30分钟。对一般人群,如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所示24小时平均血压≥130/80 mm Hg、清醒期间平均血压≥135/85 mm Hg、睡眠期间平均血压≥120/70 mm Hg可诊断高血压。但对儿童、青少年及妊娠女性,应采用特定的界值。
随着对高血压认识不断深入,人们发现,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能提供24小时的平均血压及夜间水平,有助于确定患者的24小时动态血压谱、评估血压变异性,能有效识别和诊断白大衣性高血压及隐匿性高血压,对心血管事件及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更大,还能更好及时评估患者治疗反应,具有传统诊室血压所不具备的优势。因此,欧洲、美国等相关指南在充分肯定传统诊室血压对高血压诊断价值的基础上,逐渐重视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诊断中的作用。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应用动态血压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