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循环首页>在线期刊>循证视点
  • G-CSF在心肌梗死中的治疗作用

    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据2000年中国卫生年鉴公布的资料显示,心血管病(包括脑血管意外)死亡率在城市和农村仍居首位,分别占总死亡率的30.77%和38.45%,每年我国约有3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目前研究显示,外周血或者骨髓来源的单个核细胞(monouclear cells,MCs)治疗心肌梗死是有一定的疗效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具有动员骨髓源单个核细胞进入外周血的作用。

    作者:张薇薇,李占全 有25179人浏览 发布于:2009-01-12

  • 肝细胞生长因子目前认识及临床应用

    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是存在于急性肝损伤动物血浆中的蛋白因子,它能刺激肝细胞的DNA合成,且在肝再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HGF不同于再生肝和胚胎肝细胞胞棱中的肝刺激物质(hepatic stimulatory substance.HSS)。愈来愈多的报道表明,HGF不只是作用于肝再生,而且对许多组织和细胞的生长、分化起重要调控作用。

    作者:杨志健 有14614人浏览 发布于:2009-01-12

  • 2008年心力衰竭的进展回顾

    心肌病的遗传学:随着对心肌病遗传学认识的深入,常见的基因突变检测方法的逐渐商业化,临床上增加了很多检测工具。如何看待和评估这些检测?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肥厚性心肌病的八个常见基因突变的检测在儿童期的病例中十分常见。存在这种基因突变的先证者(约60%的病例)与没有突变的个体比较长期预后差。

    作者:卢永昕 有27933人浏览 发布于:2009-01-12

  • 2008高血压领域三项大规模临床试验——项项挑战已有认识已有...

    高血压病是我国乃至全球的高发病,由此引起的心血管病致残率与致死率令人惊讶!2008年是高血压病领域的丰收年,也是挑战已有认识的一年,有三项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令人兴奋,也有些困惑,但都在挑战原有观点、现有指南,更新了认识。

    作者:徐成斌 有37930人浏览 发布于:2008-12-29

  • 从卫生经济学看ACEI在高血压和肾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高血压作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其患病率仍不断升高,预计2025年,全球高 血压患者将达15.6亿。高血压是慢性肾病(CKD)的重要病因,高血压发病的增加必定会导致CKD发病率与患病率的升高,从而使终末期肾病 (ESRD)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升高。CKD本身就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的危险因素,随着高血压、CKD发病率与患病率的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与患病率必定会增加。CKD、高血压及其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消耗了大量医疗资源和社会财富,同时给家庭也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如何选择 既疗效显著又具有良好经济学效益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案,是当前值得重视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者:李学旺 有22659人浏览 发布于:2008-12-16

  • 坚持循证,回归实践,理性看待CRP

    近期,因疗效显著而提前终止了的JUPETER研究,自其研究结果在2008年AHA公布以来,一直倍受关注。JUPETER研究结果再次印证了降低LDL-C和CRP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机制。当前,LDL-C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十分明确,而CRP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纷繁复杂,仍有争议。尽管已有大量证据证实了CRP与心血管病的关系,但在临床实践中,CRP的广泛应用还存有诸多障碍,如CRP的预测价值?CRP的适用人群?检查CRP的理想时间点?CRP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究竟扮演何种角色?针对CRP的治疗何如?正是因为上述障碍,指南对于CRP的广泛应用也存有疑虑。

    作者:聂斌周玉杰 有30871人浏览 发布于:2008-12-16

  •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致房室传导阻滞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封堵器的广泛应用,介入治疗已逐渐成为继发性ASD的常规治疗手段。随着病例的积累,与封堵器治疗的相关并发症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其中封堵器术后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atrioventricular block,AVB)的发生并不少见, 其中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封堵术Ⅲ°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为0.98%~3.0% [1-3],ASD封堵术发生率<0.50%[4-5],一旦发生,后果严重。

    作者:马依彤 有24969人浏览 发布于:2008-12-08

  • 新型抗凝剂助力,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治疗柳暗花明

    ■ 当肝素遭遇HIT,山穷水尽实无路 可以说肝素的发明是50多年来人们对抗血栓栓塞性疾病所取得的最大的胜利,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随着肝素应用而涌现出来的严重不良事件也令人忧心,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是其中需要引起人们高度注意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至少可分为2类:I型和II型,I型较为常见,非免疫反应,且可自行恢复。II型即为HIT,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综合征,常发生于患者接受肝素治疗后5~10天,若患者曾使用过肝素或血中有可检测到的PF4-肝素抗体,再次接触肝素时,将会很快甚至数小时内发病。曾接受肝素治疗的患者或发生过HIT的患者血栓栓塞相对危险明显升高(比值比 [OR]:20 ~ 40)。 多种肝素制剂均可引发HIT,其中包括普通肝素、低分子量肝素、类肝素以及达那肝素钠等。接受普通肝素治疗的患者HIT的发生率高达5%,低分子量肝素中HIT发生率稍低,但也有1% 的患者在劫难逃。HIT的发生尚与治疗剂量、药物来源(如来源于牛血清UFH的危险性远高于猪血清)以及患者的基本情况有关。而鉴于HIT诊断困难实际很难对其发生率作出确切的评估。

    作者:高润霖 有23887人浏览 发布于:2008-11-28

  • 降压达标,保护心肾,一种解决

    2000年,全球超过1/4的成年人患有高血压;预计到2025年,全球高血压人群的比例将增加至29%,达15.6亿。高血压是导致世界人口死亡的首要危险因素,约54%的卒中和47%的缺血性心脏病由高血压引起;同时高血压也是导致肾功能衰竭及终末期肾病(ESRD)的主要原因之一,美国每年高血压所致新发肾功能衰竭达25 000例。高血压及其相关心脑血管、肾脏疾病是人类健康的沉重负担,降低高血压的危害一直是心血管领域研究的目标和动力。 降压达标率亟待进一步提高 虽然医学界在抗击高血压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进,治疗药物和手段飞速发展,但全球高血压控制的状况却依然不容乐观,即使在发达国家如美国,2000年血压达标率也仅为34%,较1988~1991年的29%并无重大改善(JNC 7),而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数据显示,我国的血压达标率仅为6.1%。这意味着有相当多的高血压患者处于心脑血管疾病高风险状态。如何提高血压达标率成为高血压治疗研究的关键问题。

    作者:郭静萱 有24180人浏览 发布于:2008-11-28

  • 超越,让保护更进一步!——替米沙坦防治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

    作者:国际循环网 有54176人浏览 发布于:2008-11-26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5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